欢迎您来到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
监督电话:028-65523273
X
雨情分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水文工作是什么?

在“水文”战线上工作38年的技术员吕剑平回答说:“水文是一种责任。”

眼前这个男人,是水文战线上一名普通的技术员,他个子瘦小,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由于长时间的户外工作,让他的皮肤黢黑而粗糙,谈话时他显得有些局促,只有在聊到水文工作,和他人生事业的追求时,才表露出一名优秀技术人员的干练。

吕剑平和其他众多水文工作者一样,没有波澜壮阔的人生,只是扎根在江河边奉献了自己的大半生,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先进的智能化的水文观测设备早已普及,过去全靠人,在江河边日夜驻守、全靠观察和经验的积累分析水文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以他为代表的即将退休的水文工作者,是“最后一代”江河边的“守望者”。

一纸数据的重量

吕剑平是蓬溪人,儿时随支援西部建设的父亲来到西昌。

他的父亲也是一名水文工作者,在印象中,父亲沉着而孤独,常年坚守在杳无人烟的大江大河之畔,生活环境艰苦,却从无有过怨言。

“我去过几次,那是一间远离城市,立在江边的破旧小屋,屋里没有电灯,记忆中只有一尺灶台,一张木桌和几张床,年复一年,爸爸就在这里工作、生活。”吕剑平回忆,儿时父亲对他少有陪伴,人总在“江边”,常常回家没几天,又冒着风雨离开。

“江边到底有什么好?”童年时的吕剑平想不明白。同样想不明白的还有父亲说的那句话:“水文是一种责任。”

1985年12月,高中毕业的吕剑平在原金沙江水文分站招工后,开始参加工作,被分到了普格县则木河边。则木河是黑水河的支流,从大箐梁子为源,过普格入黑水河、经宁南,最终在葫芦口汇入金沙江。

水文站在大山里,常年不见人烟,只有四五个技术人员在生活中相互打伴。吕剑平的工作,是每天和站里老师傅,到江边观测和记录水文数据。

日复一日,工作单调而枯燥,风吹日晒,特别是到下雨时,别人进屋躲雨,自己一定会和师傅冒雨去到江边,记录看似“无意义”的数据——天气如何,降雨量多少,河水水位多少……但最难以忍受的,还是心中的落寞和孤独。他曾无数次在家里哭闹着,要换一个工作,父亲还是那句话:“你要明白,水文不仅仅是一项工作,它是一种责任。”

这一年,夏天的一个深夜,吕剑平在睡梦中被雷声惊醒,就听到师傅的话严厉不容置疑话语:“要下暴雨了,赶紧起来我们到江边去!”

吕剑平睡意朦胧,心中有些不高兴,但也不敢怠慢。他穿上雨衣,拿上观测设备和记录本,就和师傅出了门。刚到泽木河边,瓢泼大雨便噼里啪啦打在身上,尽管穿着雨衣,雨水也很快浸透了身体,让人感觉瑟瑟发抖。

此时,江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涨,一旁的师傅观测水位,眉头紧锁,脸色越来越差。原本出现洪峰,第一时间要通过电话专线报告情况,但雷电打断了电话专线。

吕剑平的师傅沉思了一下,当即作出决定:“你和我走一趟,我们马上到县里去发电报。”

“这么大的雨,山路咋个走?”年轻的吕剑平不情愿地说,“等明天一早雨停了我们再去县里嘛。”

“就是因为雨大,我们才要马上到县里发报!”师傅瞪着他,严厉地说:“你知不知道,今天的洪峰不马上报上去,让下游做好防洪决策部署,如果洪水起来了,会冲毁多少良田、冲垮多少房子、冲死多少人!你担不担的起这个责任!”

责任!这就是责任吗?这就是水文工作以常年在江边、常年的孤独、常年离开家人的代价,所必须担负起的责任吗?

吕剑平心中震惊住了,本子里记录的这一组组数据,竟然有如此重量。

他突然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焦灼和压力,肩上沉甸甸的。连夜连晚,吕剑平跟在师傅身后,在暴雨和泥浆中,手脚并用地攀爬,艰难得行走在狭窄的山道。

再快一点,再走快一点!他的心中默默喊着,雨衣早已划的破破烂烂,浑身被裹上泥浆,又很快被雨水冲掉……

天还未亮,两人气喘吁吁地赶到县城电报局,当一纸数据成功发送出去以后,吕剑平才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他湿漉漉的瘫坐在地上,久久没有说话。

这一年,吕剑平刚满18岁。他终于明白,困扰自己十多年的,父亲所说的“水文是一种责任”的意义。

“拥抱”孤独的水文人生

吕剑平像变了一个人,他开始刻苦学习水文观测知识,风吹日晒雨淋,则木河边总有他的身影。拿着简陋的观测设备,学习着、记录着每一次降雨的数据,每一场洪水从涨水到洪峰,再到退下去的全过程。1993年,吕剑平以优异的工作成绩,被派往成都水电校系统学习水文理论知识,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还年轻,我请求组织能派我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木里县大山雄浑,滚滚雅砻江水,波涛汹涌地绕过河谷的千沟万壑,奔流向远方。

吕剑平坐在江边,心中的愁绪,随着江水所逝方向,飘向看不见的远方。

冬季的木里高原天气寒冷,降水稀少,水文站不需要太多人手,其他的同事都回到西昌开始资料编纂工作,吕剑平独自守在站里,身边就连一个说话的人也没有了。

没有电话没有电灯,每天劈柴、煮饭、观测水文数据。但时间一久,整个人感到无比的孤独和落寞,想找人说话的念头想的几乎快要疯掉。

吕剑平开始写信,他写给家人,写给每一个认识的朋友,然后眼巴巴的在站所门前,等着半月才有一趟的邮递员,然后又眼巴巴的等着邮递员下一次送来信件和报纸。

“天气好冷,加上两件毛衣也顶不住,手上全都是冻疮,嘴巴也冻裂了,前几天生病发烧,吃了药睡了很长时间……最难熬的是苦闷,每天只能对着树子说话……”吕剑平给父亲写信。

一个多月后,他收到了父亲的回信;“这是每一个水文工作者都必然会经历的苦闷,也是你成长过程中需要迈过的坎儿。你选择了服务人民的事业,就要学会拥抱孤独、享受孤独……”信件中的字松柏有力,给予了吕剑平鼓舞和力量,“漫长的时间,是你学习的好机会,你应该把书本翻开,专业技术知识浩瀚的海洋,能够填补你心中的空虚。”

吕剑平幡然醒悟,厚厚的专业书籍,成为了他充实提升自我的养料。

20年后,42岁的吕剑平与全省一流水文工作者同台竞技,熟练高效的理论考试作答、仪器操作实践获得高分,夺得全省第三名的好成绩并被评为水利系统“水利能手奖”,这一成绩,或许也正是源自多年来留守水文站时的刻苦学习。

当吕剑平休假回到西昌,已经过去了四个月,“见到人,连张嘴说话都突然不会了。”

从1997年至今,吕剑平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七次,先进个人七次,获得水利系统“水利能手奖”,在新冠疫情防控中,被西昌市西城街道航天路社区评为“最美志愿者”。

他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认真履行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在群众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多年来,他扎根在最艰苦的地方工作,普格、木里、盐源、甘洛、盐边……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初心使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远离人烟的大江大河之边,是一名水文人必然经历的宿命和担当。

多年以后,已经成为一名父亲的吕剑平,听到了女儿问他同样的问题:“为何爸爸总是待在江边”,吕剑平总会想父亲的那句话——“水文是一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