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起,沱江流域中上游地区迎来新一轮强降雨,“7.03”洪水刚刚过去不到10天,由于前期降雨影响较大,沱江主干道再次出现明显洪水过程。根据内江水文局水情信息通报,内江市东渡口水位站在7月13日02:25出现洪峰,洪峰水位303.51m,相应洪峰流量9350m3/s,超警戒水位2.31m,距保证水位0.99m。根据洪水传播情况预测,沱江洪峰预计在7月13日22时左右到达泸州长江汇合口处。
泸州水文局为新建局,在现有站点情况下尚不能完全收集到沱江干流在泸州境内的洪水水情信息。考虑到此次洪水量级较大,沱江下游地区降雨较少,区间来水影响很小,洪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收集到这次洪水信息对于分析沱江洪水传播规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之泸州胡市、海潮等重镇地势低洼,人口密集,防汛压力较大,泸州市政府、防汛部门非常重视沱江的洪水情况。泸州水文局领导班子本着主动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的宗旨,迅速做出决定,召开防汛紧急会议,确定测量人员,明确人员分工,在监测站点不足的情况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组织泸州水文测报中心和机关全体人员在沱江泸州段设立测流断面,尽一切可能收集洪水信息。7月13日13时,测量人员赶赴预先设立的三个断面按照既定方案开展前期工作,范兴利和监测科徐飞赶往流滩坝电站,收集电站掌握的洪水信息,随后和电站保持联系,实时、动态收集电站的洪水数据。除此以外还通过电话,随时胡市、海潮的防汛部门联系,实时了解当地的洪水情况。
18时,泸州水文局机关和泸州测报中心全体人员分4个组分别在沱一桥、沱二桥、沱二桥桥底、香颂半岛进行水文测验,形成了统一指挥、运转高效的工作局面。7点半,负责人杨光德发出指令,4个小组在同一时刻施测洪水,记录测验情况,做好洪痕标记和水位观测。直到14日凌晨3时,洪水渐渐消退,全局人员完成最后一份洪水测验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去,期间共进行了8次测验,很好的收集到了洪水信息,为以后的洪水分析积累了宝贵的数据。
为了取得准确数据,泸州水文局因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了多种施测手段,在自身无监测断面和水尺的情况下,迅速设立了临时水尺和监测断面,利用水务局设立的沱一桥水尺,并标记洪痕,收集流滩坝电站闸坝上下游33个小时共计80个水位数据,为沱江泸州段洪水测报工作的开展和洪水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次沱江洪水中,局领导班子和水文职工上下一心,坚守一线,圆满地完成了洪水测验工作,展现了泸州水文局勇于探索的决心和不辞劳苦的精神。
泸州水文人将始终牢记自己防汛尖兵的责任和使命,不断积累经验,积极应对每一次汛情,为努力探索沱江洪水传播规律不断前进,努力为当地防汛减灾提供水文技术支撑,为促进泸州水文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