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22日,凉山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联合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对川滇共辖的泸沽湖和四川省第二大天然淡水湖邛海实施全湖域水质与水生态综合采样,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再筑“数据防线”。
现场:五点位取样,指标覆盖水质、水生生物
两日来,技术团队依据湖泊地形及水文特征,在泸沽湖(滇)、泸沽湖(川)、邛海入口、湖心、邛海出口5个关键点位采集水质样品与水生态样品,累计获取各类样品35份。监测指标既包括常规水质九参数(水温、电导率、溶解氧、pH、总氮、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透明度、水深),也涵盖叶绿素a、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水生态核心指标,实现“水-生”同步监测。
背景:一湖Ⅰ类水,一湖保饮用
泸沽湖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是长江上游珍稀鱼类和高原水生植物的重要栖息地;邛海则肩负西昌城区50万群众饮水重任,枯水期供水量占城区65%,被誉为“西昌水缸”。两湖水质波动直接关乎长江上游生态安全与民族地区民生福祉。
浮游生物现场采样
底栖动物现场采样
下一步:实验室精准分析,构建健康评价与预警体系
样品现已存入凉山水文中心实验室,水质指标已检测完毕,将对水生态样品及时检测。随后,技术团队将整合2022年以来历史数据,构建“两湖”水生态健康指数,建立藻类水华、水质突变异常指标响应机制,实现“监测—评估—预警”三环管理,为流域生态保护、污染防控及生态修复工程提供实时数据支撑。
凉山水文中心负责人表示,凉山水文中心将与长江上游局持续深化联动监测机制,确保“高原明珠”泸沽湖与“西昌水缸”邛海水常清、景常美,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凉山水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