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写下这篇心得时,我们刚从村民家走访回来。山里的夜晚格外宁静,而我的心里却装满了这一年多来木古宜莫村的点点滴滴。我叫王九灵,是四川省凉山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派驻凉山州喜德县驻村工作队的一名队员。
2024年7月,我来到了喜德县洛哈镇木古宜莫村。作为水文系统的青年干部,从机关单位到田间地头,从水文测报到家长里短,从技术思维到群众思维,身份转变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我始终告诉自己,驻村不仅要“驻”下来,更要“扎”进去,以实干诠释担当,用真情服务群众,带领农户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所以我穿梭于村头巷尾和广袤的田野间,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浇灌希望。努力充当扎根基层、默默耕耘的“乡村守望者”。这段经历丰富了我的工作视角与方法,也让我有了成长的感悟。这段路,我走得踏实,也走得温暖。
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还记得刚来时,村里的党组织凝聚力还不强,集体经济也缺乏“造血”能力。我严格按照四川省驻村工作队“四项职责”第一条“建强村级党组织”要求,将党建引领作为突破口,把建强支部作为首要任务。通过规范“三会一课”、党建月会,组织主题党日活动,完善议事机制,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激发了木古宜莫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带领党员开展“田间课堂”,将政策宣讲与农技培训相结合,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2024年至今共吸纳三名党员加入党支部,党支部逐渐发展壮大,党员的积极性提起来了。村民们感慨:“如今党支部强了,党员带头干了,咱们的心也更齐了!”
产业破局,拓宽村民致富“新路径”
面对我村传统种养殖业效益低的困境,我深入调研,走访农户,最终与第一书记一同确定“务工+长效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思路。如今我村在外务工人员123人,其中81人在省外,几乎每家每户均有一定规模的兰花烟、圆根种子、花椒种植及畜禽养殖。村集体经济生猪代养厂入股40万元,年收益4万元,带动8名农户就近务工,农户喜笑颜开:“以前种地靠天吃饭,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日子更有奔头了!”
电话核实落实农户在外务工情况,切实保障务工为主促增收
心系群众,当好百姓身边“贴心人”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真正走进农户,我们才体会到什么叫“远”,什么叫“散”。全村5个组、三百多户人家星星点点散落在山沟里。去最远的农户家,单程要走两个多小时山路,鞋底磨破、汗水湿透是常事。但正是这一路的脚印,让我真正读懂了这片土地——山硬、水甜、人更实在。这一年,我们坚持“户户到、人人访”,走遍全村308户,访遍1189人,动态完善了163户脱贫户和监测户的“一户一档”资料,确保不遗漏一户、不落下一人。黑日莫三因病手术导致自费医疗支出较大,存在返贫致贫风险,我们及时召开研判会,纳入了监测对象,并帮他申请了医疗救助(健康帮扶)、外出务工补贴(就业帮扶)、产业奖补(产业帮扶)、低保兜底(综合保障)。
入户核算“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及收入情况
治理增效,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
为改善人居环境,我们带领村民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让农户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角”。如今,木古宜莫村道路整洁、乡风文明,县政府提供资金1000万元用于宜美乡村建设,昔日的“后进村”蜕变为镇级“美丽乡村示范点”。
从城市到乡村,从办公室到田间地头,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驻村不只是‘驻身’,更要‘驻心’。看着我村荣获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2022年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等省、州、县各级荣誉,干事创业的动力显著增强,愿我能以“水文测报”般的细致、“江河奔流”般的激情,在乡村振兴一线书写青春答卷!
欢迎您来到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
首页
组织机构
综合资讯
水文服务
水文建设
本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