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
监督电话:028-65523273
X
雨情分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11月3日17:21左右,甘孜水文局监测到原金沙江堰塞湖坝前3公里处的“临时监测点”5小时左右水位上涨5.69米,初步判断在海拔3000米的金沙江白玉县河段山体再次塌方并形成堰塞湖。灾情确认后,省水利厅胡云厅长、省防办谭小平主任即刻作出部署,省水文局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成立以局长刘祥海为组长的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根据领导小组统一工作部署,甘孜水文局应急监测组迅速前往第一现场抢测水文数据,雅安水文局作好应急补充准备。省水文局水情科、水文监测科,甘孜水文局水情科第一时间进入紧急备战状态。

争分夺秒,科学部署贯穿始终

当晚21:00,甘孜水文局迅速召集勘测技术骨干唐扬川、张定高、何明科、生龙赤勒组成应急抢险突击一队携带应急监测设备连夜赶赴第一现场。突击队一行4人于4日9:40左右到达白玉县,随即按照指挥部要求徒步前往阿察镇进行应急监测设备安装工作。11月4日12:40,遥测设备安装完成,13:15,北斗卫星发回数据,随后每15分钟传回一次水文数据。第二应急抢险突击队由甘孜水文局负责人徐银昌、工作人员张俊凯,会同甘孜州水务局局长尹天飞、甘孜州水务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张皓云一行于11月3日晚从成都出发,11月4日12:00到达了白玉县城后徒步向堰塞体进发,18:30左右到达了位于堰塞体上方的指挥营地。一路上一队人爬坡攀岩,负重前行,在雨雪交加中收集了现场各个角度的图片视频资料,连夜与白玉县相关领导、甘孜州国土局、水务局、成勘院汇总数据。

根据省水文局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安排,雅安水文局由局建管科科长刘持恒、工作人员刘勋、彭勇(甘孜水文局)组成的应急抢险队携带设备,于11月4日10:30从雅安出发前往现场,11月5日凌晨3:30到达受灾现场。7:00左右,抢险队员们携带设备仪器前往坝下2公里的则巴村安装水文遥测设备。

白格新堰塞湖水位持续上涨,对下游威胁逐渐增大。在省水利厅梁军总工程师的现场指挥下,水文应急监测队员们冒着风雪、不分昼夜,不断进行着堰塞体各方信息的测量及水文信息收集工作,为指挥部安全转移下游群众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水文数据支撑。

11月8日上午,省水利厅胡云厅长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对水文监测成果进行研究,根据前方灾情对水文部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日下午,省水文局班子研究决定增派省水文局应急监测队携带设备进入现场。11月11日下午,经过长途跋涉,省水文局郭太友、于川、郑桂全(乐山水文局)3人到达白格堰塞湖坝上观测点。在物资匮乏、气候极端的高原地带,四川水文技术人员分工协作,收集数据,为金沙江过流、溃坝、库水位下降监测及洪水预报作着准备。

11月11日下午16:00,根据指挥部部署,现场开挖结束,开挖深度约14米。现场水文工作人员及时测定龙口开挖高程为2952.52米,用以确定库水位与龙口高差。12日3时,泄流槽开始进水,9时17分,开始堰塞湖开始泄流,13日8时35分,下泄流量开始逐渐增大,溃口逐渐被冲开。14时,水量达出入库平衡,蓄水水位达到2956.40米,累计壅水高度达到63.56米,蓄水量达最大值5.78亿方。18时,下泄流量达到最大值31000立方米每秒。20时,叶巴滩洪峰流量28300立方米每秒。14日1时55分,巴塘洪峰流量20900立方米每秒。14日1时55分,巴塘洪峰流量20900立方米每秒。14日13时,堰塞湖溃决洪峰进入云南境内的奔子栏水文站,洪峰流量为15700立方米每秒。14日14时,堰塞湖堰前水位为2904.93米,剩余蓄水量为0.81亿方,水量基本达到出入库平衡。至此,金沙江堰塞湖水文应急监测及分析计算工作全部完成。

水文战士,谁为你披甲佩剑

在现场的11个日日夜夜里,水文战士们历尽艰险。

新堰塞湖形成后,各方指挥部急需数据以支撑指挥方案。甘孜水文第一抢险突击队作为水利厅第一支到达现场的队伍,抵达白玉县城后,为使水文数据尽早传出,立刻徒步出发到指定监测点,仅用1小时翻下了正常情况下需要2.5小时才能翻越的山体,安装好设备后用时3小时爬回山顶返回。1500米落差,来回6小时路程,背着沉重设备的他们累趴又站起。

最初几天,白玉县雨雪冰雹交替而下,甘孜水文第二抢险突击队负重几十斤徒步赶到最佳监测点,为减轻重量,所有人都只考虑了设备,未带雨具。在寒风雨雪中他们硬扛着完成了安装遥测设备的任务。

在离堰塞湖最近的堰塞体上,徐银昌和张定高一行整整蹲守了8天。这8天里,徐银昌在检查堰塞体有无渗水时掉进过沟里;张定高因为走了太多路两腿间擦破了皮,双脚起了水泡,走路时剧痛难忍;何明科和生龙赤勒徒步往返6小时维护下游遥测设备;仅有的口粮耗尽,何明科和生龙赤勒徒步3小时负责将干粮运送到坝体;堰塞湖的流水上结起了冰,夜晚低至零下10度,帐篷上全是冰花……

数次精疲力尽,数次饥寒交加。但水文战士们无人抱怨一句。水位在变,流量在变,每15分钟向省水文局水情科发送一次数据从未改变。面对险境,把脉江河的责任为他们披上了抵御困境的铠甲,守护人民的担当为他们铸就了战胜一切的利剑!

熬更守夜,长灯为谁而明

从3号堰塞湖险情发生开始,省水文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坐镇指挥,省局水情科和甘孜水文局水情科就进入了紧急战备状态。

甘孜水文局水情科每半小时向前方指挥部报送监测信息及分析成果,省水文局水情科每15分钟测算库容、出入湖流量、水位涨幅、推求库容曲线并报部水情中心、厅领导及省防汛办。由于睡眠严重不足,几天时间内,省水文局水情科工作人员感冒了一大半,却抽不出时间去买药,面对随时可能出现变化的数据,所有的同志都在坚守。他们中有的从4日开始就不断盯着电脑,每15分钟观察一次,中途没有回过家;有的不顾家人的反对,从病重的父亲身边毅然赶回工作岗位,投入紧张的工作中,连打个电话询问手术进展的时间都没有;有的支撑不住连续数天不眠不休的疲惫,靠在椅背上就能睡着,然而15分钟一到,就像脑袋里设了闹钟,忽然惊醒开始新一轮的分析计算……整个水情科办公室,一双双满是红血丝,黑眼圈的眼睛,牢牢盯住每份数据,为保证对外报送信息的准确性,都要由两人分别汇总,并互相校核。正是这样忠于职守、勇于担当、团结协作的水情预报团队,才能够在连续200多小时里不间断值班的疲惫状态下,做到工作零失误。

11月3日,接到堰塞湖险情的信息后,省局水情预报科立即恢复24小时值班,并着手收集堰塞湖相关资料。

11月4日,省局水情科对溃坝洪水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在第一时间推求库容曲线报部水情中心及省防汛办。此后数日,按省防汛办要求,对下挖5米、10米、15米等不同处置方案的溃坝洪水进行计算,并分析下游各断面洪水演进情况,并于部水情中心及长江委水文局进行会商。

11月11日晚,前方开挖工作结束,各级领导都在等待前方新的变化情况发生。刘祥海局长和谢学成总工坐镇水情科昼夜值守,分析上涨趋势并进行预测。根据预测,预计12日凌晨3到4时泄流槽将会进水。

12日3时,泄流槽开始进水,由于水库水位上涨每小时仅0.13米,十分缓慢,加之堰口河泄洪区不平顺,过水时间持续较长,直到12日9时17分,堰塞湖才开始正式泄流。

13日8时35分,前方传来视频资料,下泄流量明显增大,14时,根据省局水情预报科分析,堰塞湖达到出入库平衡,18时,下泄流量达到最大值31000立方米每秒,金沙江终于冲破龙口奔流而下,困扰无数人的堰塞湖溃决了。此时的水情科办公室里响起一阵欢呼,随即全员投入紧张的分析计算中,上游来水量、水位及库容变幅、下游洪水演进情况的滚动分析有条不紊的继续开展。

短短11天,数十次的溃坝洪水及下游洪水演进分析,近千次的水情分析成果报送,数千次的遥测数据接收转发,见证着他们的坚守。此时此刻,他们仍然在自己的岗位上,跟进堰塞湖泄流及下游洪水传播情况,继续着他们的使命。夜幕数次笼罩办公楼,远看只有水情科灯光如昼,支撑他们日夜奋战的,是心中对“水文--江河卫士”的崇高信仰。

寸步不离,勇战金沙江畔

11天,250余个小时,在这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时间里,深入一线的水文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徒步穿行在高海拔的无人区,寸步不离地坚守在离堰塞湖最近的大坝旁;留守值班的水文人员把测算数据作为第一要务,准时准确地为指挥部提供技术支撑。

此次金沙江堰塞湖持续时间久,危险系数大,所造成对下游的泄洪影响达万年一遇级别,给上下游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

在突发的天灾面前,水文人行动迅速,响应积极,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高原高寒地区缺食少暖的恶劣条件下一丝不苟的严密监测,过硬的专业素养,崇高的职业操守,得到了厅领导、当地政府及现场军队的一致肯定和好评。新时代的水文人充分发扬了水文人肯吃苦、能战斗、讲奉献的优秀传统,用实际行动证明,在社会和人民最需要的关键时刻,水文队伍是一支冲锋在前、素质过硬、值得信赖的先锋队!

涉绝境,顶雨雪,汗水遍洒抢险途;职为铠,责作剑,尖兵勇战金沙畔!壮哉!四川大水文!

QQ图片20181115095538.jpg

QQ图片20181115095459.jpg

QQ图片20181115095450.jpg

QQ图片20181115095504.jpg

QQ图片2018111509551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