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水利厅和省水文局的安排部署, 内江水文局积极探索从“行业水文到社会水文”的思路转变,强化服务地方的意识,充分发挥水资源监测优势,全面服务于水资源管理、河(湖)长制工作,为深化水文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持续夯实水利行业强监管职责。
狠抓监测 完成生态流量测报
自开展生态量监测工作以来,内江水文局坚持“严格、高效、务实、担当”的工作要求,落实责任担当,成立生态流量监测组,积极开展内江市境内沱江、威远河、球溪河、濛溪河、大清流河、越溪河流域生态流量监测工作。监测小组爬山涉水,承担着内江境内9个水资源调度控制断面以及7个市(县、区)交界断面的水量监测任务,收集实测资料200余份;工作人员发挥专业优势,密切关注各断面枯季水量情况,充分利用电站、水文站点视频监控系统,不定期观察各控制断面下泄流量情况,发现异常立即与水行政主管部门联系,通知责任单位对下泄流量进行核实,与此同时安排技术人员携带走航式ADCP、流速仪等测流设备前往现场精准校测,确保下泄水量满足最小下泄指标。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巡测方案,深入分析实测资料规律,完成除双庙子、发轮断面外水位流量关系线率定工作,实现内江各主要江河枯季生态流量信息实时共享,指导各电站及时修正四川省水资源监控平台相关数据,确保监测数据精准、可靠,用实际行动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注重协作 服务地方水利事业
“艰难困苦浑不怕 毅然扎根大山中”,这是以前水文人留给社会的印象,自从省局实施巡测改革以来,四川水文步入崭新的时代,作为行业的“耳目”“尖兵”,内江水文局不仅致力于传统的防汛减灾,更是勇于直面问题,发现制约瓶颈。全面增强水文服务能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内江水文局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围绕省局提出的“三张清单”,全面落实“服务地方、融入地方、共建共管”的总基调,加快推进水文标准化建设,在“把脉沱江,护河湖生态”上下功夫,相继编制完成《内江市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主动承担内江市市级、区县水资源公报编制工作,切实为地方水资源管理、河湖长制提供强有力的水文技术支撑服务。
强化监管 规范取水用水行为
12月,按照水利厅、省水文局的统一部署与安排,内江水文局派出1名技术骨干与人民渠二处、遂宁水文局工作人员组成检查组,对泸州市开展了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回头看”工作。检查组重点核查了泸州市(江阳区、龙马潭区、合江县)30个取水工程(设施)的数据填报质量、取水许可管理、取水口取水监测计量、水资源费(税)缴纳情况,并在核查过程中积极与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取水单位进行沟通交流。将相应检查情况认真填写在取水工程(设施)基础信息现场核查表上,并在后期将检查情况进行归纳总结,撰写了本次“回头看”工作报告,为准确摸清取水工程(设施)现状,全面加强辖区内取用水管理,促进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贡献了水文力量。
服务地方 融入地方 共建共享
内江水文局将持续探索服务地方、融入地方的理念,坚持“全方位服务于地方”的工作思路,继续发挥水文的技术支撑与保障优势,从提供水文数据向提供水文产品转变,从专业独特优势向专业生产力转变,从行业水文向社会水文转变。体现水文的参与性、社会性和公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