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江水文局有一位长期奔走在乡间野道的“乡野郎中”。长期和仪器设备打交道造就了他精湛的“医术”。随着水文行业的高速发展,现代化水文仪器设施遍布内江市辖区各地,很大部分都分布在乡镇村的一些偏僻地方。为了保证这整套系统“健康”运转,内江水文这名“乡野郎中”常常翻阅高山,爬上屋顶、浅入水中,用他灵巧的双手医治一处又一处的“疑难杂症”。
薪火相传 传承百年精神
“乡野郎中”的名字叫门薛,是水文建设室的一员,也是内江水文局有名的“水三代”。同事的欢声笑语间还经常流传着他一家人的水文故事。
门薛的爷爷从1948年便开始扎根水文,那时还正处新中国成立前一年,更是“三大战役”的解放之年。门薛年幼时便常常听爷爷讲起从解放到改革那个时代“水文人”和水文行业的艰辛与不易,为了水文事业的奋斗所做的决心和努力。1988年,门薛的爷爷退休,也是改革开放的10周年,40年的坚守与担当见证了水文的悠久历史。门薛的父亲、姑姑和姑爷在他爷爷的影响下也成为了水文人,相继加入了内江水文,他们立志要向父亲一样用勤劳的双手铸就伟大的“水文梦”,用无穷的智慧推动水文行业蓬勃发展。门薛的父亲在岗位上奋斗了38年;门薛的姑姑奋斗了33年,门薛的姑爷至今在岗,任职水文监测室书写自己的“水文一生”。3个人30多年并肩作战见证了水文的蓬勃发展。两代人70多年的历史,也亲身参与了水文行业从原始到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深深影响着处于新时代水文的门薛。而现在,门薛已是在内江水文的第17年,再过5年便是门薛一家在内江水文经历的100年。“如果爷爷还在,他能看到现在水文是这个样子,他该多惊讶呀!”门薛感叹的说到。在门薛心里,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传承,是伟大的奉献精神,是值得代代相传的不朽精神。
忠诚担当 彰显英雄本色
老一辈的使命已经完成,作为新时代水文人的道路才刚刚开始。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在门薛心里深深扎根。
哪里有故障哪里就有他!不管机油有多脏,操作有多繁琐,只要测流缆道能正常运行,面对几十米高的钢塔也能上下自如;不管山路有多崎岖,位置有多偏僻,只要雨量器能及时来报,面对再难爬的房顶也能无所畏惧;不管水有多浑,气管埋得多深,只要水位计能正常运转,面对再难下的水也能一头猛钻。39岁的门薛像18岁的小伙一样充满活力,用十足的干劲维护着水文设施的“一砖一瓦”,用水文人传承的担当彰显出英雄本色。
与时俱进 响应时代召唤
党的十九大以来,水利改革发展迎来了新机遇。水文行业也积极践行着“大水文”发展理念,新一代水文人正努力实现由“行业水文”向“社会水文”的转变,一座座服务民生项目拔地而起,一件件水文先进设施走进门来,面对各种各样的“高科技”和新技术并没有让新一代水文人皱眉。时代在变迁,技术在革新,为了能跟上新时代练就新本领,门薛的文件柜里总放着一摞摞书籍,办公桌上总有各式各样的设备仪器。门薛说:“设施这块学问大,专业性强,瞎琢磨是不行的,我只有多学多看才能真正读懂仪器弄清原理。没故障不外出的时候,我还得动手试验这些仪器设备,这样在面对各种各样故障的时候才能精准地找到问题所在,出去维护才能更高效地保障正常运转,毕竟每一项基础数据的搜集对我们水文现代化的信息支撑都非常重要!”
“最是风雨映初心,最是风雨显担当”在门薛的身上看到,不只是风雨的时候有水文人,在晴空万里、烈日严寒中依然有水文人的身影。作为第三代水文人,成长于“水文家族”环境下的水文人,门薛坚守着水文人的初心,传承着老一辈的水文精神,并在新时代水文发展道路上继续发光发热。不仅他是老一辈的传承,我们每个水文人都是传承,都将继续在新时代水利精神指引下传承自己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