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山村位于四川省南充和达州两市交界处,全村450户共1446人,下辖5个村民小组,辖区面积2.7平方公里,共有耕地1368亩,为“十二五”省定贫困村。
库湾村,全村425户共1390人,幅员面积约7平方公里,下辖7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180.2亩,有小型水库一座,蓄水池18口,小堰塘8口,产业园1处(晚熟柑橘产业园),为“十二五”省定贫困村。
2024年7月,经过雅安水文中心层层选拔,我和两位同事分别被派驻到锡山村和库湾村。驻村之后,望着村民热切的目光,我们开始思考又该如何开展帮扶工作呢?
精准画像,夯实振兴根基
初来乍到,不了解情况,我们通过全覆盖式走访,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开展农户信息精准采集,累计建立动态档案890余份,全面掌握了村情民意。我们白天入户核查、夜间梳理数据,确保低保申请、春冬救助等惠民政策精准落实,为乡村振兴筑牢数据基石。
农田提质,筑牢丰收底盘
针对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现状,我们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关键抓手。联动施工方开展实地勘察20余次,科学规划田地平整、水利配套等方案实施,着力提升耕地质量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抗旱纾困,彰显水文担当
今夏旱情严峻,我们积极协调,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紧急调配10余车次生活用水保障临时需求,同步开展水源勘探,成功打出4口深水井,并积极与雅安水文中心沟通,利用单位优势与专业技术开展水质检测分析,解决400余户村民饮水难题。
创新赋能,拓宽增收渠道
为破解农产品销售瓶颈,我们创新构建产销链条,一方面邀请本土网红“豆豆微光助农团”开展直播带货,另一方面依托“娘家”雅安水文中心各方力量,推动土鸡蛋、菜籽油等特色农产品采购,带动农户显著增收。
和谐善治,浇灌文明乡风
驻村期间,我们勇当政策“宣讲员”、矛盾“调解员”,累计开展惠民政策解读30场,妥善化解邻里纠纷23起。乡村干部群众对我们评价道:“你们把水文人的严谨细致、和谐包容带进乡村治理,让文明新风吹遍每个角落。”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我们积极探索,并以“铁脚板”丈量民情,用“实举措”破解难题,持续释放专业势能,为营山县木垭镇乡村振兴贡献水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