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强降雨影响,7月3日至7月5日,绵阳市境内发生了14站次超警戒水位,6站次超保证水位洪水过程。绵阳水文中心累计派出巡测人员19人次,完成流量监测60余次、泥沙取样10余次,向相关部门及社会公众发布《水情预测》3期、《水情预报》10期、《水情预警》15期、《洪水风险提示性预警》15期、《水库调度建议》2期,为防汛决策调度提供了高效而专业的数据支撑。
7月8日,绵阳水文中心组织召开“7.3-7.5”强降雨洪水过程复盘总结会,各相关部门对本次洪水过程的应对进行了“显微镜式”检视,重点讨论了现有预报模型在响应速度、精度控制方面存在的不足,深入剖析了监测、预报及后勤保障环节高效协同存在的短板,共商主汛期防汛工作效能提升之策。
会议强调,绵阳水文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务必深刻领会并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时刻绷紧防汛安全弦,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切实担当水文防汛天职,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会议要求,绵阳水文中心上下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及领导带班制度,压紧压实各级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密切跟踪雨情、水情动态,滚动会商研判,确保水雨情信息发布及时、传递精准,确保预警信息直达防灾减灾一线,及时喊醒叫应。各水文测报中心须依据水情预测及站点特性,科学部署巡测力量,确保按任务书要求完成水文监测。水情预报室要聚焦预报方案短板,持续优化模型参数本地化率定流程,着力提升预报方案的适应性、稳定性和可靠性,锻造水情预报“硬实力”;要系统梳理并优化预警信息发布全流程,建立标准化、便捷高效的发布模板,加强内部沟通协作,确保指令清晰明确、执行高效有力。水文建设室要加强遥测设备运行情况的监视,做好设备应急保障的备勤响应,确保关键时刻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办公室要确保应急车辆及驾驶员随时处于备勤状态,做到“有呼必应”;动态管理并充足储备应急物资,全力满足一线人员工作生活所需,筑牢防汛测报的坚实后盾。
洪峰虽已过境,但防汛大考远未结束。当前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绵阳水文中心将时刻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风险无处不在”的危机感,以此次复盘为新的起点,全力备战,打好打赢防汛关键期有准备之仗、有把握之仗,为守护涪江流域安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贡献坚实可靠的水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