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
监督电话:028-65523273
X
雨情分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今年以来,巴中水文局以“大水文”的理念发展要求,全面推进水文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大力实行“驻巡结合、巡测为主、测报自动、应急补充”的水文测报工作模式,有序开展各项水文测报工作。

6月16日下午,四川省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巴中水文局收到预警预报后,为积极迎战入汛以来第一场大洪水,迅速召开了第一次洪水测报部署会,要求机关及通江、平昌、巴州三处水文测报中心加强“1+1”站务管理,检验设施设备、做好各项测报准备,并强调在降雨期间加强与各部门间的协同应对,并及时主动向市、县防办等单位通报雨水情况。形成统一指挥、协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格局。

根据会议安排,17日上午,通江水文测报中心主任江青忠召集职工召开了迎战大洪水准备工作会议,根据预案启动了巡测方案,安排两名职工前往碧溪站,开展驻巡结合方式,以保证大洪水来时水文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成。17日夜晚至18日早晨,暴雨普降,且水位快速上涨。通江站、碧溪站日降雨量分别达56.5毫米、 124.5毫米;最高水位分别达343.10米、16.94米(涨幅达13.5米),这也是碧溪站近五年以来的最大洪水。在此次暴雨洪水过程中,通江站测流5份,碧溪站测流12份,单沙15份,输沙3份。

从17日8时0分至18日11时0分期间,碧溪水文站水位已经从3.37米涨至16.94米,巡测人员与驻测人员通宵作战。因雨量大、水势猛、涨落快,遥测数据只能作为辅助参考,为保证水文勘测数据的准确性,决定采用人工观测,涨水时增加测次,安排专人负责流量测验、泥沙取样等工作,并及时向各部门发布最新水情。一直持续长达20多小时的高度专注和警惕工作。在此之后虽洪峰过后水位开始逐渐下降,他们开始分工,一部分人严密监测洪水变化,一部分人马上巡检各雨量站的设施设备。大家不分昼夜,废寝忘食的投入工作,确保了水文数据真实有效。

通江站由于通江高坑电站的影响,库区内水位不会暴涨暴落,测流过程中遇到了大的漂流物,测验操作难度极大。在测到第四份流量时,缆道突发故障,经站上人员及时抢修后,基本恢复正常,继续测到起点距70米缆道再次发生故障,面对突发情况,应急人员果断采用了第二套测洪方案采用电波流速在大桥上施测流量,确保了本次洪水测量过程完整。期间派驻专人对遥测系统进行管理、设备运用、泥沙取样、水文勘测等,在降雨过程中流量测次良好,能满足定线推流。

面对入汛以来的第一次大洪水,又正值我国传统端午佳节期间,巴中水文局协调指挥迅速启动了应急Ⅲ级响应,并及时安排技术人员赶往通江中心开展应急和慰问工作,指导各项测报工作更加有序地开展。18日端午节下午,巴中水文局常务负责人邵锋一行专程到通江水文测报中心实地查勘汛情,维护缆道等设备并看望慰问基层一线水文职工。并强调水文测报中心要加快新仪器的比测率定系数分析,后期还需不断优化完善相关巡测和应急方案。要积极响应水利部水文监测和资料整编改革的要求,加强资料的“日清月结”,迅速把本次洪水的资料整理整编出来。

通过本次洪水的实际测验,检验了水文测验方式改革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改变了值守人员固守断面的工作模式,此次测洪过程充分体现了测报中心驻巡结合工作模式的可行性和局机关应急处理能力。本次施测暴雨洪水实践表面“驻巡结合、巡测为主、测报自动、应急补充”的水文测验管理体系优势明显。巴中水文局将继续结合实际,不断修订完善巡测和应急预案,更加注重实践与经验相结合,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